不同寻常的2020年接近尾声。作为“汉语盘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和“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十大流行语”依次为:新冠肺炎、抗疫、复工复产、民法典、网课、双循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抗美援朝70周年、六稳六保、嫦娥五号;“十大新词语”依次为:复工复产、新冠疫情、无症状感染者、方舱医院、健康码、数字人民币、服贸会、双循环、天问一号、无接触配送。
我们来跟着这些媒体中的高频词回顾一下不平凡的2020。
一、“十大流行语”解读
(一)新冠肺炎
2019年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疫情出现。2020年1月9日,这种病毒性肺炎病原体被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媒体开始使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新冠肺炎在世界蔓延,给全球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不少企业停工停产,旅游等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断出现,社会面貌加速改变。
(二)抗疫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并逐渐蔓延,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迅速打响。党和政府汇集全国资源,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抗击疫情;医护人员纷纷请愿,奔赴一线;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努力奋战,用时13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广大民众积极配合,佩戴口罩,减少外出和聚集成为生活常态。国际上,很多国家相互支援,合作抗疫,分享抗疫经验,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各自的贡献。
(三)复工复产
2020年2月3日,中央提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全国各地陆续吹响复工复产号角,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的中国经济逐步重启。3月4日,中央强调“根据疫情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4月8日,中央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全国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四)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目前最长的、拥有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五)网课
2020年1月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严峻形势,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为保障“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各级教育部门紧急动员,协调开放线上优质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大中小学纷纷将课堂搬到网上,开启网上课堂模式。网课一度成为师生交流主要途径,上网课成为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教学新常态。
(六)双循环
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下旬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Trust安卓版下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 TrustWallet官方app下载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七)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电法国总统马克龙,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理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多国领导人就新冠肺炎疫情致慰问电时发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与主张。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致辞中正式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呼吁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八)抗美援朝70周年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回望70年前,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创造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深远意义。
(九)六稳六保
“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2018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2020年4月,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外部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中央又提出“六保”新任务。“六稳”是大局,“六保”是前提。从“六稳”到“六保”,体现了稳中求进、危中寻机的战略定力;彰显了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的深刻内涵。
(十)嫦娥五号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1日,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12月2日,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是“绕、落、回”三步走整体规划的收官之作,是未来月球探测的奠基之作。嫦娥五号任务的顺利完成,将有望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五个“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二、“十大新词语”解读
(一)复工复产
指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2020年2月3日,中央提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3月4日,中央强调“根据疫情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4月8日,中央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复工复产”。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全国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二)新冠疫情
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后的流行与发展情况,又称“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全球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新冠疫情深化了我们对国家治理、国际合作及国际格局变化的理解。抗击疫情需要世界各国积极合作,在疫苗研发、医疗物资、防控经验等方面相互交流,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三)无症状感染者
指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呼吸道等标本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员。从发现途径看,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主动监测发现,是目前重点筛查检测对象。
(四)方舱医院
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依托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修建,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临时医院。“方舱医院”原为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由若干可以移动的模块建成。启用方舱医院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项重大举措,有效缓解了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难”问题,使轻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五)健康码
指根据用户自主申报信息、疫情防控信息,由各地政府运营的后台系统自动审核生成的个人专属二维码,多以“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实施动态管理,是一种数字化防疫措施。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数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拟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2020年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从而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中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https://www.ynjddb.com(七)服贸会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简称。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2019年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这是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平台,已成为中国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渠道。
(八)双循环
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下旬“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九)天问一号
指进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名称。我国行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它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开启了自主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十)无接触配送
指物流、外卖配送人员将寄递物品投放到智能快递柜、驿站、代收点或用户指定位置,避免与收件人直接接触的一种配送方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春节期间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美团外卖于2020年1月26日率先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随着各地小区、楼宇陆续开放,智能取餐柜、无接触配送软件、无人配送机器人顺势而起,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凝聚了时代的缩影。流行语、新词语是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勾勒出人们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也传达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串联着我们2020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而获得的。语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11月底国内主要报纸、电视台和电台及门户网站,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和语言特点。
“汉语盘点”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商务印书馆发起的活动,始于2006年。活动宗旨是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过去一年的中国和世界,以彰显汉语的魅力、记录社会的变迁,让人们在关心中国和世界的同时,体会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活动分别从国内字和词、国际字和词、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等角度记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源:语管中心
编辑:兰渊
审核:孙国强
Powered by Trust钱包官网入口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